《大学体育》课程标准(2019)

发布时间:2019-05-28 作者:李林 来源: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基础课部(体育部)、人文素质教育中心 编辑:王红时 审核人:陈珂 点击数: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大学体育

课程代码:

 

课时数:

80

适用专业:

1.电子工程学院专业群

开设学期:

3

2.机电工程学院专业群

3

3.软件学院专业群

3

4.网络安全学院专业群

3

5.经济管理学院专业群

3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

(阐明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属课程类别,如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或专业拓展课程等)

该课程属于公共基础能力课,主要是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锻炼习惯。

大学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高职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公共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目标的一门课程。

2.课程定位

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强化“家国共担,首脑并用”校训精神,增强学生体能,弘扬锐意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学生 “终身体育”意识。拓展对体育人的爱国奉献精神、拼搏进取精神、传承创新精神、锐意转型精神等加深了解,不断加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形式将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落到实处。

3.课程目标

1)课程总目标

以教书育人为宗旨,贯彻“健康第一”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手脑并用,家国共担”的校训精神,树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科学健身的能力,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

2)学习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

、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运动技能目标:

、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身体健康目标:

、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发展体能

、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目标:

、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緒

、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社会适应目标:

、具备与专业特点相适应的体育素养,以适应社会专业工作需要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二、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阐述课程内容设计的理念、案例(项目)内容选取的方法等;案例(项目0内容对实现本课程目标的支撑作用)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终身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2.课程内容设计思路

序号

案例名称

案例内容

案例成果

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

1

体质达标测试

50米跑、立定跳远、肺活量、仰卧起坐/引体向上、800m/1000m、身高、体重、视力

检测学生入校体质情况

1、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和学院相关文件

2、入学新生身体素质摸底

3、通过身体素质的摸底,为学院竞技队添补队员

2

田径运动

短跑、中长跑、接力跑、跳远、三级跳

以田径运动项目技术教学为基础,搭建集体拓展活动平台,发展身体素质,培养意志品质,增强团队意识、大局意识

1、打造坚韧团结意志品质

2、培养活动组织交往能力和规则纪律意识

3、发展制度自信和体育文化自信

4、习得田径运动项目运动技能

3

球类运动

篮球、足球、排球

以三大球项目技术教学为基础,搭建素质拓展活动平台,开展体适能训练,提升学生速度耐力素质

1、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理念

2、获得三大球类运动基础和氛围

4

操类运动

体操、健美操、武术

以操类项目技术教学为基础,搭建素质拓展活动平台,增强学生身体柔韧与协同能力

获得传统体育艺术项目运动技能,培养身体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艺术运动的兴趣。

5

体育理论与保健(理论)

体育发展史、运动保护、运动损伤、运动康复与营养

 

获得运动保健和运动中自我保护能力

1、了解体育运动发展史

2、学习运动中损伤与保护,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为学生自主运动、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6

球类(选修)

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

获得球类运动技能

1、学校有一定球类运动基础和氛围。

2、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理念

7

体育艺术(选修)

体操、啦啦操、健美操、排舞、瑜伽、东方舞、拉丁舞、形体

获得体育艺术相关技能

使学生对体育艺术项目有更深入的认识,深化学生体育艺术运动技能

8

民族传统体育(选修)

武术、养身太极、跳绳、舞龙舞狮

获得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相关技能

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让学生的的情操得到陶冶,提升中华传统文化自信,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注:1.可以是大案例一案到底,也可以是小案例群;选取的案例要能支撑课程目标的实现;大案例能够分解成多个有逻辑关系的小案例;案例群中的各案例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或并列或包含。

1.  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体现创新创业、课程思政和校训精神教育目标。

 

三、课程内容结构与课时分配

序号

案例名称

案例内容

实践任务

实践成果

理论基础

(知识点)

课时

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校训精神教育内容(教学形式或方法)

1

身体素质

(大一年级上学期,必修)

1 第一堂课

体育课程说明及身体调整准备

调整学生身体及心理的大学学习状态

2

 

 

 

2.1体质达标测试

2.1.1 50米跑

检测学生入校体质情况

2

 

 

 

2.1.2立定跳远

检测学生入校体质情况

1

 

 

 

2.1.3肺活量

检测学生入校体质情况

2

 

 

 

2.1.4仰卧起坐/引体向上

检测学生入校体质情况

2

 

 

 

1.1.5 800m/1000m

检测学生入校体质情况

2

 

 

 

1.1.6身高、体重、视力

检测学生入校体质情况

1

 

 

 

2.2项目教学

1.2.1田径

1、发展身体下肢肌群运动能力

2、培养意志品质、提升身体运动能力

8

 

 

强化“家国共担,首脑并用”校训精神,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弘扬锐意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1.2.2篮球

1、发展身体上肢肌群运动能力,提升速度与灵敏素质

2、加强团队合作、提升身体运动能力

8

 

 

强化“家国共担,首脑并用”校训精神,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弘扬锐意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1.3体育理论与保健

 

1.3.1体育发展史

 

 

国内外体育运动发展状况

1

加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1.3.2运动保护、运动损伤

 

 

运动中的保护

1

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学生 “终身体育”意识。

2

身体素质

(大一年级下学期,必修)

2.1体育理论与保健

 

2.1.1运动康复与营养

 

 

运动的康复与营养

2

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学生 “终身体育”意识。

2.2项目教学

2.2.1田径

1、发展身体下肢肌群运动能力

2、培养意志品质、提升身体运动能力

6

 

 

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弘扬锐意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2.2.2足球

1、发展身体下肢肌群运动能力,提升身体力量与爆发素质

2、加强团队协作、提升身体运动能力

6

 

 

强化“家国共担,首脑并用”校训精神,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2.2.3排球

1、发展身体上肢肌群运动能力,提升速度与灵敏素质

2、加强团队合作、提升身体运动能力

8

 

 

强化“家国共担,首脑并用”校训精神,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2.2.4操类

1、加强身体上下肢协调能力

2、发展身体柔韧与平衡素质

6

 

 

 

3

项目运动

(选修)

3.1球类

3.1.1篮球

 

 

 

20

 

3.1.2排球

 

 

 

20

 

3.1.3足球

 

 

 

20

 

3.1.4乒乓球

 

 

 

20

 

3.1.5羽毛球

 

 

 

20

 

3.2体育艺术

 

3.2.1体操、健美操

 

 

 

20

 

3.2.2啦啦操、排舞

 

 

 

20

 

3.2.3形体、东方舞

 

 

 

20

 

3.2.4拉丁舞、瑜伽

 

 

 

20

 

3.3民族传统体育

3.3.1武术、养身太极

 

 

 

20

 

3.3.2舞龙舞狮

 

 

 

20

 

3.3.3跳绳

 

 

 

20

 

课时小计

 

 

课时总计

 

注:  0)案例——本方案中包含项目之意,编制时可根据课程设计的具体方法明确是案例还是项目即可;选取的案例或项目应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或并列或包含或递进。

1)案例内容——意指对案例的分解。

      2)实践任务——意指对完成案例内容相应工作的任务分解和主要技能拓展;

3)理论基础——意指完成实践任务所必需、够用的知识认知与知识运用,必要时可适度拓展;

4)符号说明——★:指与实践任务匹配的必需、够用的知识点;

▲:指根据需要可适度拓展的知识点。

(1)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校训精神教育内容根据课程实际情况设计,至少2次内容以上,明确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方法)。

三、考核项目及评价标准

1.过程考核

过程考核包含课堂考核、平时表现与综合过程考核三部分:(1)课堂考核指对应教学任务书中考核内容的考核情况(一学期对每个学生至少有两次以上的考核情况记载);(2)平时表现指学生出勤、上课纪律、课堂参与度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3)综合过程考核指对全班学生同时实施的过程考核项目,与下表所列考核项目相对应。

序号

考核项目

分值比例

评价标准

合格

1

平时表现

70

课堂参与度高,活动与锻炼积极性高,课余体育锻炼参与度高

课堂参与度良好,活动与锻炼积极性良好,课余体育锻炼参与度良好

课堂参与度合格,活动与锻炼积极性合格,课余体育锻炼参与完成

2

课堂考核

30

课堂知识吸收快,回答问题积极正确,技术技能展示标准高

课堂知识吸收较好,回答问题积极较正确,技术技能展示较标准

课堂知识吸收合格,回答问题较正确,技术技能展示标准完成

3

综合过程考核项目一

50

身体素质测试(800m/100m)结果达到学生体质达标测试标准成绩优秀要求

身体素质测试(800m/100m)结果达到学生体质达标测试标准成绩良好要求

身体素质测试(800m/100m)结果达到学生体质达标测试标准成绩合格要求

4

综合过程考核项目二

 50

非常熟练掌握选项运动的基本技术要点。

比较熟练掌握选项运动的基本技术要点。

基本掌握选项运动的基本技术要点。

注:(1)考核项目指相应案例内容关注的重点;

2)评价标准要明确相应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校训精神教育内容的评价标准。

2.综合考核

建议本课程综合考核采用理论和方式,综合考核内容依据本课程案例库综合拟定,有关操作程序按教务处相关规定执行。

3.成绩评定

过程考核70%,综合考核30%(比例可根据课程情况设定,每班课程成绩应呈正态分布)。

四、课程资源

1.教材及参考资料(书写格式:作者.教材名[M].出版社,出版时间.

1)王琳,大学生体育与健康(含微课)[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书号:978-7-313-18064-3

2)袁守龙,大学体育与健康[M].人民邮电出版社,书号:978-7-115-51037-2

3)李强、车勇、李莉,职业院校使用体育教程[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书号:978-7313-1703-61

2.教学视频

3.其他课程资源(如:学习网站等)

教学微课、运动校园app

 

标准执笔人:李林                标准审核人:

管理院部:基础课部

定稿日期:201958

 

版权所有  ©  2012-20122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课部(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