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职业教育“育人”的本质要求,而实施课程思政,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一、课程思政如何理解
“课程思政”一词最早由上海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提出,它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课程教学和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基于上海经验,我们可以把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理解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公共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三全”育人体系,形成全方位协同育人效应的一种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绝不是简单的文字次序调换,从教育理念或课程理论上讲,完全是两种取向不同、内涵不同的概念。两者的区别在于: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程组合,而课程思政则是一种课程教育体系或者说是一种育人体系。
二、实施课程思政的重点是啥
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重点在于顶层设计,即要以系统化的思维,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从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
首先,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在课程体系构建上,思政之魂要统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一般分为公共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四大模块,其中专业及实践类课程教学虽具有教育性,但对于爱国主义、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等,多数教师却认为是“两课”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学工处辅导员的事,而要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重成才、轻成人”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在课程教学中必须强化育人功能,用思政工作统领人才培养全过程,将课程思政贯彻到所有课程中。
其次,我们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教学目标上,思政的刚性要坚守。课程思政在教育理念层面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将课程的教育性提升到思政教育的高度,表明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是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高职教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按照课程思政的新要求,在学知习技的同时,要将个人理想与社会担当有机结合,让公共课、通识课、专业课、实践课都要承载正确的职业观、人才观。
再其次,我们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教学内容上,思政的鲜活性要放大。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知识化与技能化的组合,专业教学中的“思政”功能被大大弱化了。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是课程,而课程实施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们要依据课程标准,用正确的育人观来处理教材,将具有时代感的正能量内容引入课堂,放大思政工作的鲜活性,授业的同时注重传道,引导学生成人成才。
最后,要回答好“怎样培养人”这一方法论问题,在教学评价上,思政的底线不容置疑。课程思政的“泛”课程性,决定了教学评价的原则将有别于传统。要将育人置于教学工作首位,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渗透到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这些内容必须成为高职院校教学评价的底线。
三、实施课程思政的难点在哪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是高职教育价值的理性回归。许多教师觉得将思政融入课堂太难了,因为理论不熟悉、方法不知道、融入没经验。把思政元素和职业素养融入课堂,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难点所在,可从“学习知识点、挖掘结合点、操练融入点”三方面入手,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步深入。
首先,学习知识点。对于高职院校非思政课程的教师而言,课程思政的难,说到底是不知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分析并与专业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这就需要学习哲学、十九大报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职业素养等相关知识点。比如,笔者所在学校党委就根据学习内容将党委中心组的学习活动范围扩大到全体专兼职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也积极面向全校教师开设思政理论的讲座,教务处还结合有效课堂建设,组织课程思政的示范教学等。
其次,挖掘结合点。就是要找到把思政元素、职业素养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的位置,这要求教师要强化课程思政意识,找准将社会热点和身边鲜活事例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的点,并融入思政元素。比如,笔者所在学校经济管理学院教师朱霓雯讲授“跨境电商运营与实践”时,课堂上结合“网络促销”教学内容的讲解,提及课前一天恰好是母亲节,调查了解同学们是否给妈妈送了礼物或电话问候,引导大家要爱家爱父母,要学会感恩。
再其次,操练融入点。在将思政内容融入的过程中,可根据需要把理论和现实结合起来后再“掰开来揉碎了”讲,不要生搬硬套,要用身边的事、用学生们的语言来讲,这样才会生动,才会被学生们接受。经常操练不断优化,这样的融入才会更周密、更有说服力。当然,要达到这种境界,一是需要多加练习,熟能生巧;二是教研室、课程组要强化集体备课,集众人的智慧才会更加精准、更加有效。
四、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咋把握
实施课程思政没有成熟的范式,基于这两年我校打造“金课”,开展有效课堂建设,笔者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体会到,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行动。只要方向正确、内容对头就要去大胆尝试、积累经验、不断提高。
首先,贵在自然融入。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是针对有效提升育人水平而言的,不要勉强或胡乱“联系”,教师们在自己没有想明白、弄清楚之前,宁可先放一放、想一想,或跟同事们议一议。融入的内容自然贴切最重要,否则学生不爱听,自己也没有成就感。
其次,重在严谨贴切。教师们在设计教学时,如果联系思政理论吃不准,可以翻翻相关的哲学书籍、主管部门的报刊、教学理论研究的杂志,或者向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领导、教师们请教,要做到严谨贴切,不可做“差不多”先生。
再其次,妙在画龙点睛。一堂课、一个教学环节到底融入多少个思政点合适?现实生活中,道德规范、哲学原理、做人道理无时无处不在,许多事情都能跟育人联系起来,但是“可以用”不等于“必须用”,并非越多就越好,妙在得当。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针对教学内容运用恰当,才能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五、实施课程思政的成效看什么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要推进“四个回归”,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可见,课程思政实施的成效必须以促进学生成长成人为检验标准。当下高职院校走内涵发展道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抓手,注重诊断与持续改进”,这种从学生毕业标准出发来制定并实施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思路,值得课程思政改革借鉴。为此,高职院校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立足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学生认知特点,精准设计教学内容、用心选择教学方法、科学制定评价标准,确保课程思政的实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