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访升:关注职业院校教学诊改工作⑥:用课程诊改带动教学质量提升

发布时间:2017-11-28 作者:吴访升 来源:督导与绩效管理处 编辑:韩啸 审核人:朱红建 点击数:

课堂是教与学的主阵地,是质量生成的关键环节,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地带。今年9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要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这是课堂革命的总体原则,也是课程层面教学诊改的基本准则。笔者所在学校围绕“建设优质课程、构建智能课堂”的目标,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对课程层面诊改进行了实践探索,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做好建设方案,贯通学校诊改目标链

注重整体设计、逐级分解落实,构建“学校—二级学院—专业—课程”衔接贯通的诊改目标链。

学校在编制“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采用“SWOT分析法”(态势分析),在准确定位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形成“1个总规划+8个分规划”的目标体系。二级学院根据学校规划制定二级学院的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团队根据二级学院的规划,通过行业企业调研,把握产业发展态势,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开展专业对标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明确努力方向,制定各专业建设方案。课程团队紧扣专业建设方案,结合课程现有基础,制定课程建设方案。课程建设方案体现发展思维,由建设基础、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与举措、建设预期成果等内容组成。

完善教学标准,形成人才培养目标链

学校借鉴悉尼协议成果导向(OBE)的教育理念,构建“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目标链。

一是在修订专业教学标准时,以调研多元利益主体需求为逻辑起点,根据需求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学生毕业能力要求,进而细化分解为毕业能力要求指标点,依据指标点建构课程体系。二是在修订课程标准时,由落到某门课程的毕业能力要求指标点确定课程目标,依据每个指标点,分解支撑课程目标的知识、技能、素质目标,进而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并制定学生学习合格标准。三是在设计单元教学时,将课程目标进一步细化分解为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项目、案例作为教学载体,设计系列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目标相关联。这里尤值一提的是,课程标准体现底线思维,由课程信息、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及内容、课程考核、实施要求与建议等内容组成,从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分层推进,最终实现全覆盖。

开发诊改平台,打开课程教学状态“黑箱”

学校围绕学生课程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教师课程教学投入等主要质量指标,自主研发了服务课程层面诊改的智能化教学诊改平台“工程云课堂”(以下简称平台),把课程教学状态由“黑箱”变成“白箱”,使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在课程诊改中能够落地生根。

依托平台,实现教师教学全程记录。课前,教师通过平台进行备课,列出单元教学目标,组织单元教学内容,策划课堂教学活动,将活动与学生学习目标相关联。系统后台自动记录教师备课情况,对教师备课内容更新率进行分析统计,对更新率低于15%的发出预警提示。课中,教师运用平台,“激活”每一个教学环节,上课前预热调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实施针对性培养,因材施教。同时,通过“点名答题”“一句话问答”“抢答”“头脑风暴”“显示墙”“练一练”“教师示范”等平台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课后,教师通过平台及时与学生沟通,对学生尚未完全掌握的内容进行辅导答疑,及时批阅学生提交的在线作业,而系统则自动记录学生作业提交、教师辅导答疑和作业批阅等情况。

依托平台,实现对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的过程监测。通过后台数据自动统计分析,生成学生课堂学习报告,呈现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参与、课后互动的情况,以积分的形式及时将学习目标达成度反馈给学生。同时,将教师课堂教学报告推送给授课教师,反馈学生考勤、学习目标达成度、学生对课堂的满意度等情况。而教师则根据报告对自身教学方法、手段、重难点的把握进行诊断和改进,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实施课程诊改,保证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

基于课程建设方案,结合课程建设绩效考核开展诊改。课程团队依据课程建设方案,落实课程年度建设任务,通过编制课程建设一页纸项目管理报表,实施建设目标月度自我诊改,保证建设的进度与质量。二级学院对照建设目标和标准实施季度沟通反馈,保证年度建设任务完成。学校年末对照课程建设项目增量表,实施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诊断并与部门奖励性绩效分配挂钩。

基于课程标准,实施课堂教学适时诊改。在任课教师进行各项教学活动的同时,平台实时监测每个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教师根据平台提供的状态数据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进度。对于完全达标的学生课后可以给予更高难度的项目训练,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尚未达标的学生加强辅导答疑,帮助其完成学习任务,最终实现人人达标。

基于课程教学大数据,期末结合教学考核开展课程诊改。课程团队在学期末可以根据平台提供的课程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期末考试成绩分析报告进行自我诊断与改进。二级教学单位基于期末课程教学状态数据的综合分析,进行课程教学考核性诊断,评选二级教学单位优质课程,同时将评选结果运用于年终部门奖励性绩效分配。学校可以参考学生学习状态、教师教学状态、学生学习达标率、课程测评等方面指标提炼形成学校层面课程质量诊断要点,依托大数据进行分析排名,适时开展考核诊断,并将结果运用于教师的年度绩效考核、学院教学名师、教学技能标兵评选等奖励问责机制。

当前,生源多元化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大挑战,填鸭式、满堂灌的教法已经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唯有通过课程层面的教学诊改,树立“教是为学服务”的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新模式,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的转变。

作者:吴访升,系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年11月28日11版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质量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