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省职成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 “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为目标,切实推动职业教育从“劳务输出型”向“服务地方产业主导型”、从“规模扩张型”向“内涵提升型”转型,着力构建与湖南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效服务和推动“四化两型”建设。
1、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实质。全省职业教育系统各级部门、学校、群体、个人要层层学习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湖南职成教育实际,对接湖南产业发展需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现代职业教育。
2、推进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十八大精神作为全省职教系统教职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党课团课和校园文化建设。
3、加强职业教育系统作风建设。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推进“短实新”文风。加强基层调研的制度化。深化政务、校务公开,全面推行“阳光治校”。加强对科研经费、学术活动、基础能力建设等重大项目的监督检查。
4、开展全省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对全省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服务产业能力、教育教学改革、相关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同时选取典型区域、院校、企业、部门进行专题调研。
5、推动职业教育相关文件的出台。起草《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及《湖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项发展规划》,为省人民政府全面部署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6、协助省政府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议下半年举行,市州、县市区政府一把手参加。
7、确保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的“保持高中阶段教育普职比大体相当”的要求,加强市、县对高中阶段教育的统筹,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的宣传力度,引导各地应届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积极拓宽生源渠道,保持高中阶段教育普职招生大体相当,努力完成中职招生33万人左右的目标。
8、稳定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鼓励高职院校树立开放办学的思想,根据自身办学特点探索灵活多样的招生考核方式,保持生源结构、质量、规模的稳定。积极稳妥的开展中、高职沟通衔接和高职与其他教育的沟通衔接。引导高职院校积极扩大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主动面向企业、部门、行业、学校广泛开展各种职工培训、师资培训、技术服务和继续教育。
9、制订实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继续引导和支持每个县(市、区)重点办好一所以上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积极推进农村和贫困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切实改善办学条件。指导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主动对接县域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当地经济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办学吸引力。
10、加强县域职业教育培训资源统筹。建设好县级职教中心,加强县级政府对区域内各类职业教育培训资源的统筹力度。鼓励县级职教中心送技下乡,送教下乡,主动承接各种培训项目,发挥培训效益。
11、完成年度省级重点项目的立项。按照《湖南省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规划》部署,立项建设省级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6所,示范性(特色)中职学校10-15所,示范性特色专业35个,特色专业50个,示范性职教集团3个,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6个,社区教育实验区5个,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20个。
12、加强对省级重点项目的监管。利用信息化手段对重点建设项目状态数据进行跟踪监控和分析,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发挥重点建设项目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13、做好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申报和立项项目的监管工作。组织好2013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国家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等国家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的遴选申报。组织对2010年立项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进行省级验收。
14、推动校企合作机制的创新。采取有力措施,推进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信委、省教育厅等7部门《关于深入推进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企业在企校合作中的主体作用,广泛开展职业院校师生到企业实习实践、校企共同培育人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合作活动,遴选一批大中型企业作为职业院校顶岗实训基地,深入推进校企合作育人、协同创新。
15、完善职教集团建设。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纽带与平台作用,完善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经常性协作对话机制。发挥省示范性职教集团的辐射、示范效应,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育人、信息共享、资源共建、共生发展的深度合作机制。
16、加强职业院校技术服务工作。积极支持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项目开发,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服务与信息咨询。
17、大力推进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工作,有效防范和妥善化解学生实习责任风险,保障实习学生权益。
18、着力打造湖南职教特色专业体系。根据全省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战略需求,重点扶持对接8大千亿产业以及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群发展,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专业结构体系。按照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念,抓紧培育一批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能引领行业产业发展的示范性特色专业,形成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
19、优化中、高职院校专业结构。推动职业院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需要,调整办学定位,集中力量办好一批服务本地区、本行业产业需求的特色专业,并以此为核心形成学校优势专业群。
20、加强专业建设指导。完善专业准入和淘汰机制,完善专业建设信息发布制度,逐步研究出台一批中职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继续开发一批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标准。
21、深化课程改革。指导职业院校认真分析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及企业用人岗位能力构成,明确人才培养规格,系统规划课程内容,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与行业企业发展和用人需求相适应的职业院校课程体系。
22、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职业院校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制订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考核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深化订单培养内涵,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与改革。探索中等职业教育“2.5+0.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3、突出加强立德树人教育。将职业素养、心理健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出台进一步加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文件,组织好全省中职“文明风采大赛”。
24、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推动教育教学制度改革,在有条件的学校试点开展网络跨校选课、学分互认的教学模式。建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平台”,加强对在研项目的指导和管理。开展全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比与表彰。完善职业教育科研机构建设,各市州和省级以上示范性高职学院要建立专门独立的职业教育科研机构。
25、加强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职业院校引进行业企业专家担任职业院校兼职教师,建立名师资源库,完善在职在岗教师轮流到企业实践的培训机制。继续开展各类职业院校教师教学竞赛活动,促进全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师水平提升。
26、加强常规教学制度建设。出台并实施《关于加强高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指导意见》,规范职业院校教学管理行为,指导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提高职业院校规范化、精细化、现代化管理水平。
27、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开展教学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学习交流职业教育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推介教学管理先进案例。
28、深化评价制度改革。充分运用职业技能竞赛、学生技能抽查、职业教育创业规划大赛、英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等各种评价手段,加强教育质量的过程化、系统化评价,强化评价结果的综合分析与运用。适时引入第三方评价,增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开放性、客观性。
29、建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各市州、职业院校要完善自我监控机制,分阶段对学生和学校发展状况进行梳理总结,形成年度质量报告,并以适当形式公布。
30、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学校应用、服务驱动”的思路,加强职业院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建设,推动职业院校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教学空间人人通”的目标。
31、探索基于空间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鼓励职业院校和教师积极开展基于空间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的创新,重点推广一批适应不同专业、课程的网络教学模式和典型经验。继续开展全省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
32、建设一批优质网络资源。鼓励各院校和教师以“职教新干线”为依托,积极参与网络优质资源建设,建立优质资源遴选机制,推动优质资源的共享。
33、形成职业教育发展协调机制。积极加强与发改、人社、财政等部门的横向沟通与协调,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协调机制建设,促进国家、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一系列政策制度的落实。
34、加强职业教育宣传。创新职业教育宣传方式,积极推介职业教育发展典型,增强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
35、探索城乡社区教育发展机制。推动区(县)、街道(乡镇)、居委会(行政村)三级社区教育办学网络和区域内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广泛开展社会文化生活教育。
36、加强社区学习资源建设。发挥国家和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的示范作用,不断丰富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和教学内容,增强社区教育实效。
37、推广终身教育典型经验。开展终身学习基本情况调研和农村成人继续教育调研,发现和推广好的典型经验。组织“2013年湖南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
|